厦门华厦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非营利性公益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与思政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在党的建设方面,学校党委不断深化“12345N”党建与思政工作体系和“红色文化培根、公益文化铸魂、绿色文化守正、数字文化创新”文化育人实践体系,获批省委党建办2024年度党建工作联系点重点课题;获批教育部第四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党支部立项获全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并入选《人民日报》发布的“国家奖学金代表名录”;教师受邀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录制等。
二是在思政工作方面,学生作品在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获全国三等奖;荣获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优秀实践个人;1支实践队入选共青团福建省委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全国师范性团队推荐名单;2支实践队获评“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2023—2024学年全省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成果奖;教师论文荣获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23年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等;依托校内平台,充分发挥以“初心”讲坛、“公益”讲坛、“领航”讲坛、“绿色”论坛、“数字”论坛、“嘉禾”论坛为集群的“思想者讲堂”思政教育作用,与陈嘉庚纪念馆、集美人文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师生发挥专业优势,通过专业表达与思政课相融合,获批并完成2024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基金舞台资助项目——大型交响合唱《陈嘉庚组歌》。在厦门民办高校思政工作考评中取得“优秀”等次的好成绩。
(二)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成果丰硕
一是学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成功入选福建省开展中职本科“3+4”贯通培养首批本科院校试点学校;成功举办“2024年厦门市民办高校建设发展研讨会”、“2024年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研讨会”,为探索厦门民办高等教育、财务管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考。在教育教学方面,获评第七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三等奖和文科组三等奖;获评福建省、厦门市的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二等奖、三等奖;教师获厦门市教育系统单项奖2个,厦门市直属学校青年教师演讲比赛三等奖1个,获厦门市中华职教社优秀教师1名。教材建设方面,《供应链金融管理》等6门课程获批福建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建设立项。学科竞赛方面,学生累计荣获国内省级以上奖项256项,其中国家级44项。
二是在科研工作方面,学校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获批2024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项;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常规课题4项、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青年课题1项;厦门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厦门市职业教育研究课题2项;教师在Biosensors&Bioelectronics等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1篇,获发明专利2个,登记软件著作权5个;建立“华厦-福立(纳微)分离分析产教融合基地”,开展分离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培养高素质分离分析技术专业人才。
(三)人才引进与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在人才引进方面,不断优化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拓展宣传和招聘渠道,采用灵活招聘方式,增强学校对行业、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出台人才岗位任务考核办法、人才医保管理办法等,不断规范人才队伍建设与服务。现有新世纪优秀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教指委委员、福建省教学名师等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14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个。
二是在师资建设方面,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师德教育和考核,构建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施精准引才策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师资队伍提升整体教科研水平;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和体系,支持教师攻读博士、选派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分层分类开展多元培训,促进教师全面成长。现有专任教师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超37%、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超85%、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5%,目前有24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四)招生就业创业工作态势良好
一是在招生方面,学校2024年招生计划较2023年增长了23%,计划完成率100%,报到率超94%,在校生突破8000人,在厦门市教育局组织的招生检查中,获专家组一致好评。
二是在就业方面,2024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4项;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91%,留闽率逾81%,超45%毕业生在厦就业创业。
三是在创业方面,学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获批3个国家级、27个省级创新创业立项,取得专利1项,创办企业3家,在各级创新创业类大赛中获省级奖项 3项,其中省级金奖 1 项。
(五)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提供教学培训服务。为厦门医学院提供《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为信息类师生提供AutoCAD计算机辅助专业设计专项证书培训;与国科、卓网、新华三等联合开展国科鸿蒙等专业技术方向培训和竞赛辅导;为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1+X考试、ATA考试等提供技术培训。获批通过“厦门华厦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机构备案。
二是提供科研技术支持。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合作开展光化学反应中光解产物的化学组成分析项目,并为其提供咨询服务;与厦门市凤凰创意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深入合作,为企业技术开发和转型升级提供服务与支持;与厦门堃铭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利用纳米材料和识别分子开发新型便携检测系统,目前已实现小规模生产并在公安机关进行试用。
三是探索创新发展联盟。由学校等高校发起成立“全国民办高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类专业创新发展联盟”。该联盟是物流与供应链专业领域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民办高校联盟,共同探索民办高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类专业高质量建设思路与创新机制,促进区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物流与供应链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六)数字素养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学校创新实施数字素养教育,在全国本科院校中首开的特色课程《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获“全国数字力水平认证DCLC”认可;自编教材《大学生数字素养》获福建省“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研究论文《双螺旋结构的数字素养教学质量提升模式建构》在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CCEC2024会议上荣获二等奖;荣获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大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最高奖项数量创历年新高;荣获“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和优秀奖。
二是学校向部分高校授权使用学校研发的相关课程;2024年,被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认定为年度优秀合作伙伴。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完善学校“12345N”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红色•公益•绿色•数字”文化育人体系,不断开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深入贯彻落实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把党建工作情况作为评审评价的重要指标,把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学校治理体系。不断增强思政引领力,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试点改革,提升具有华厦特色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和铸魂育人成效。
二是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学改革,以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为抓手,不断深化智慧课程、AI课程等学科专业、教学管理、师资能力提升等方面建设,不断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孵化培育出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成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三是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扩大招生规模,不断增强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稳健发展。
四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广大教师以模范教育家为榜样,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提升学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着力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实现学校办学定位和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五是建设专业硕士点培育单位,提升办学层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